于谦简介:明朝大臣,一生忧国忘身/晚年含冤被皇帝斩杀

2023-09-01 11:31:29 丰彩网 tuyota.com
标题:明朝大臣于谦的英勇事迹与悲惨结局

正文:

提到于谦,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相声大师。然而,在明朝时期,也有一位同名的于谦,他是一位杰出的明朝大臣和民族英雄。在土木堡之变后,他挺身而出,带领大军抵御瓦剌大军,成功拯救了陷于危难之中的大明朝。然而,可惜的是,于谦一生忧国忘身,虽然他拯救了大明,却因为把国家放在首位而得罪了明英宗,最终遭受冤屈,以悲凉的方式离世,实在令人可悲可叹。

一、于谦的简介

于谦(1398年-1457年),字廷益,号节庵,明朝时期的大臣,被誉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,担任少保的官职,因此也被称为“于少保”。于谦廉洁清白,深受百姓的爱戴。在土木堡之变后,他站出来坚守京城,力排南迁之议,率师抵御瓦剌大军,使大明朝得以从危难中挺起来。于谦个性刚直,一生忧国忘身,但却招致了众人的嫉恨。他因为“社稷为重,君为轻”的原则而得罪了明英宗,导致晚年被诬陷,最终含冤而死。

1、出生和官途

于谦1398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府钱塘县太平里(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祠堂巷)。年少时聪慧好学,志向高远,崇尚文天祥,并于1421年考中丑科进士,开始他的仕途生涯。于谦勇于直言,因为严厉批评朱高煦而受到明宣宗朱瞻基的赏识。他先后被任命为河南、山西的巡抚,后来又担任兵部右侍郎兼巡抚河南、山西等地。然而,当他觐见明英宗时,他不愿向权臣王振送礼,因此遭到了诬陷和监禁。幸好,河南和山西的百姓、官吏以及藩王们纷纷请愿,于谦最终得以复职。

2、土木堡之变

明朝是由乞丐皇帝朱元璋创立的,他为后人立下了“不和亲不纳贡,不称臣不割地”的规矩。然而,到了明英宗朱祁镇时,情况发生了变化!当时瓦剌入侵,明英宗亲征,由于胡乱指挥和宦官擅权,导致明军遭到瓦剌的重大失败,明军的主力几乎全军覆没,同英宗一起出征的六个部门和九名重臣全部牺牲,英宗也被俘,大明朝遭受了沉重打击。

在土木堡之变后,皇帝和大臣被一网打尽,大明朝朝政一片恐慌,皇亲国戚和朝中群臣纷纷主张弃京南迁。而在这关键时刻,于谦站了出来,他坚决反对南迁之议,坚持巩固京城防线,并拥立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为新君,远尊英宗为太上皇。明成祖即位后,他整顿了兵备情况,亲自率领二十二万大军,在北京城外列阵,抵御瓦剌大军的侵袭。瓦剌太师也先挟持英宗,要求和议,于谦再次站出来,以“社稷为重,君为轻”的理由拒绝和议,使他们没有可乘之机,最终迫使瓦剌释放了英宗,并再次与明朝达成和平。

3、晚年生涯

在明朝与瓦剌和解后,于谦仍然积极备战,挑选京军精锐分为十团营进行训练,并派兵守关边,确保边境的安宁。于谦在官场期间,朝政廉明,法令得以贯彻,他身体力行,从不张扬功绩,生活俭朴。他一生忧国忘身,因为他担心国家的前途,这也导致了他引来了许多人的嫉恨。因此,在英宗复辟后不久,于谦遭到了大将石亨等人的陷害,最终含冤而死。

于谦死时已经六十岁,明宪宗时曾被恢复官职并追谥为“肃愍”,明神宗时又改为“忠肃”。他及岳飞、张煌言合称为“西湖三杰”,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。事实上,于谦之所以被处决,是因为他得罪了皇帝,而不是被人陷害!在1449年八月,明英宗被俘虏,于谦九月拥立朱祁钰为帝,并以“社稷为重,君为轻”的原则拒绝了瓦剌的投降要求。尽管这是为了大明朝着想,但无疑得罪了明英宗!同年八月,朱祁钰病情加重,无法亲政,石亨等人发动政变,拥立英宗复辟。当英宗再次登基后,自然会对于谦进行打击,再加上于谦本身招致了许多人的怨恨,所以于谦的悲惨结局是注定的!

在这篇文章中,我们回顾了于谦的英勇事迹和他最终悲惨的结局。作为一位明朝大臣和民族英雄,于谦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福祉,奉献了自己的一生。然而,他的忠诚和正直最终导致了他的牺牲。他的故事告诉我们,一个人坚守正义和忠诚并不总能换来公正和尊重,但是我们仍然应该珍惜这种精神,为之努力,为国家和民族做出我们的贡献。